本站首页 | 部门简介 | 办事指南 | 国际交流 | 港澳台事务 | 政策法规 | 资料下载 | 党建思政 | English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东盟教育交流周>>正文
 

 
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扫描
2013-09-18 16:38  

中国学生与东盟留学生欢聚一堂

文化共生互补共荣

◎新闻提示

文化的多样并存,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社会动力。

实现文化的兼收并蓄、多元共进、和谐相处,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来自韩国、菲律宾、越南、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等多所高校的数十名知名教授、专家,围绕“文化共生与包容性”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观点集萃

共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桥梁

东南亚地区文化构成多样而复杂,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出现了丰富的文化生态和人文景观。多样并存的文化需要包容性发展,包容性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地区发展。

我们需要建设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不仅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往纽带,更是双方文化交流、理解、包容、共生的重要桥梁。中国应加紧与东盟之间的文化和人文合作。教育领域增加对支持东盟国家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更多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人士,必将会对推进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产生长远而积极的影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保筠

文化共生共荣需要兼容并需

生态环境与文化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人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由于生态环境的多样化,人类的文化也形成了多样化。要使人类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认识人类自生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共生、共荣的关系。

在国家之间及国家民族内部,承认个体文化差异且尊重差异、彼此吸纳优点长处,使各类文化有差别地平等平衡发展,实现兼容并蓄,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不断进化的生态环境。

——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社会科学院人类学系主任CHUN Kyung-soo

寻求文化发展的良性平衡

山水相连,陆地相通,相似的文化背景、血缘关系是中国与东南亚人口双向迁徙的条件,也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的密切联系。

不论是国家、民族还是生存、文化,我们都应该寻求良性平衡。而族群文化是一条河流,国家是河床,文化这一河流的方向及未来,都是由现代国家的河床来决定的。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何明

推动世界语言的交流传播

语言是一种深层文化。世界语言的交流、传播和推广实际上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和推广。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文化价值观的交流与竞争。

语言是一种资源和财富。因此,语言的交流是必然的。未来应该是一个双语或者多语的社会。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教授张振兴

东盟留学生在孔学堂了解儒家文化

关闭窗口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学院 对外交流合作处 邮政编码:550018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 黔ICP备1100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