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教育振兴乡村:“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校农结合”的“研”与“为”论坛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我校后勤处处长赵刚、地理与资源学院副教授、贵州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起伟作为代表参会。

论坛邀请了境外专家7人、国内专家8人,围绕“携手教育振兴 共创多彩乡村”作专题报告15个,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研讨高等教育如何深度服务乡村振兴等有关话题。现场发布了贵州高校校农结合专题宣传片——产教融合育新人,“校农结合”助振兴视频,并设立了校农结合“一带一路”生态特色食品展,展区内的贵州生态特色美食可供中外嘉宾品鉴。

据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杨未在论坛上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累计采购脱贫地区农产品约295.38万吨,采购金额达257.56亿元,有效带动了省内近1万个种植养殖基地(合作社)发展,带动脱贫地区100万余人增收。取得了扎实且亮眼的成绩。

关于如何在“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中体现贵州师范学院的责任与担当,我校也做了诸多思考与尝试。如深入实施“校农结合”消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校农结合”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作用、积极参与“校农结合”联盟(集团化)、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续扶持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模式等,多措并举,身体力行,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积极践行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今后也将一如既往地走好具有贵州师范学院特色的“校农结合”道路。

1.论坛现场

 2.参会人员合照

          文/向晨晖  图/贵州新闻图片社、苏致龙  审核/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