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下午,我校获批的教育部港澳台国情重点项目——“文化灵韵溯脉根,昌盛新程共奋进”港澳台师生访黔探骊之行闭营仪式,在印山书院山斗讲堂隆重举行。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教师黄若宁、梁翠盈,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代表王里京,澳门城市大学5位师生代表齐聚现场。贵州省教育厅港澳台办公室干部黄自洁,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张彬、商学院副院长谢坚、教师代表李婷及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出席,仪式由徐安媞主持。

仪式以我校宣传片开篇,张彬致闭幕辞。她代表学校欢迎港澳师生,致谢省教育厅支持,回顾我校与澳门圣若瑟大学、中西创新学院的合作渊源,及今年与澳门城市大学从共识到落地的协同机制建设,强调学校始终以教育为桥,将“地理距离”化为“同心距离”。她表示,未来将以课程共建、学生互换深化合作,让三地青年在文化互鉴中筑牢认同、传承根脉。

港澳师生代表蒋飞、王里京分享活动感悟。蒋飞惊叹于贵州的现代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直言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以数字赋能让红色精神“活”起来,打破了对传统博物馆的认知;二次访黔的王里京盛赞贵州红色文化创新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期盼三地学生交流再深化。

谢坚介绍商学院办学特色与贵州发展的紧密联结,表达与港澳高校携手培育国际视野应用型人才的期待。现场播放的纪实影集重现行程点滴,港澳师生纷纷表示,此行刷新了对贵州的传统印象,这场“黔行”是行走的国情教育课,让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在山水人文中生根。

黄自洁致谢我校精心组织,她指出,如今交通便捷让黔港澳地理距离骤缩,核心是打破心理认知隔阂。此次访黔之行正是“金钥匙”,让师生在实地体验中拉近心灵距离、深植爱国情怀。

为期五天的行程中,港澳师生将贵州喻为时光酿造的佳酿:甲秀楼的文脉、青云市集的烟火、蜡染非遗的匠心、黄果树瀑布的壮阔、坝陵河大桥的跨越,皆是岁月沉淀的独特韵味。从海岸到山地的跨越,不仅是地理之旅,更是读懂贵州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溯源之旅。

闭营仪式在深厚情谊中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为黔港澳三地教育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奏响同心奋进的新篇章。

初审:张云、郑丝雯

复审:徐安媞

终审:张彬

图/金维琛

文/徐安媞

1.张彬致辞

2.会议现场

3.黄自洁

4.谢坚发言

5.港澳台师生代表发言

6.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