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借助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等平台,先后赴美国、英国等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研修和访学,实现了走出去的愿望,拓展了国际化视野,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专业得以精进,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即日起,我处将推出公派留学教师国外访学记,让我们聚焦这些出国访学的老师们,一起看看他们在国外学习生活的感悟和收获吧。

下拉查看国外访学记第一期老师的风采。

 

波士顿大学访学记

李生柱

贵州师范学院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1712月底,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我前往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师从著名人类学家、中国研究专家Robert P. Weller教授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波士顿位于美国东北部,是世界知名的学术重镇,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东北大学、塔夫茨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等全球著名高校均聚集于此。优秀的教育资源让波士顿成为世界各地学者心目中的“学术殿堂”。事实也证明,对我而言,这是一次收获满满的访学之旅。

成果产出

在学术研究方面,在魏乐博导师的指导下,我充分利用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的学术资源,完成了三本书稿和多篇核心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任务。比如:

1.        专著《记忆的狂欢:清水江边瑶白侗寨摆古节的民族志研究》已在20206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2.        专著《冀南乡村的道教仪式与经籍整理研究》已在20207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3.        专著《功——礼:冀南乡村的打醮》已提交福建教育出版社,将于202012月出版。

4.        论文《公共记忆的节会化再生产》发表在《宁夏社会科学》(CSSCI2020年第5期。

5.        论文《文字上山、礼仪下渗与村寨社会结构变迁:基于瑶白侗寨民间文献的考察》将发表在《民族艺术》(CSSCI2020年第6期。

6.        论文《从村寨文书到世界记忆:海外瑶族文化经籍的传播、典藏与研究》将在近期发表在《世界民族》(CSSCI)。

另外,在访学期间我还完成了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贵州‘瑶传道教’濒危经籍的抢救、整理与研究”的结题工作,并获得良好等级。该课题的结项成果又获得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研究报告类二等奖。

资料搜集

在访学期间,我深切地感觉到,中国西南,尤其是贵州地区有许多非常好的田野研究个案,如何将其放到全球学术脉络之中,与国际学术界进行理论对话,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作为一个贵州学者的责任。于是,大量搜集相关的学术资料,成为我本次访学的重要任务。

得益于美国图书馆的对外开放以及高校间便捷的互助合作关系,使我能够轻松收集到许多前沿的学术资料。第一,波士顿大学图书馆、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以及各市镇的公共图书馆都免费对外开放,只需要办理一个简单的手续,便可借阅馆内图书。第二,波士顿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库,最新的图书、论文一般都能下载到电子版。第三,利用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的身份,只需通过简单的程序,便可办理哈佛大学图书馆的阅览证,虽然不能外借图书,但却可以在里面查阅和扫描。尤其是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其馆藏的中文图书之丰富与全面令人惊叹。访学两年,我是在哈佛大学附近租住的房屋,哈佛燕京图书馆成为我最常去的研究地点。第四,我还曾先后两次到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搜集到大量的瑶族文献。上述资料不仅让我掌握了最前沿的研究,还使我学会了如何在国际学术视野下讨论中国个案,对我日后的学术生涯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国国会图书馆

 

学术交流

在高校林立的波士顿,各类讲座或研讨会是较好的学术资源。在访学期间,在上课之余,我积极参与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学术讲座,不仅扩展了自己的学术视野、还结交了新的学术同道。现在回想起来,我几乎每周都要在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哈佛燕京学社、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等机构参加至少一次讲座,聆听学术大咖的精彩演讲,收获满满。

另外,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20194月,我去萨凡纳市(Savannah)参加了“2019美国东南语言与文学学术研讨会2019 Southeast Conference on Languages & Literature),在会上发表英文论文The Practice of Merit in Southwest China201910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市(Baltimore)参加了“2019年美国民俗学年会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 2019 Annual Meeting)。我作为分论坛主席召集并主持了乡土社区文化遗产与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专题会场,并发表英文论文Merit and Nurture: An Anthrop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Guidepost Belief in the “Forty-eight Villages” in the Border Area of Guizhou and Hunan Province.

田野调查与外出参观

我在波士顿及其周边地区积极开展了许多田野调查,比如,调查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龙舟节、中秋节等)在波士顿的流传现状,还调查了塞勒姆小镇的旅游文化。访学期间,我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去逛博物馆和参观大学校园,比如,先后参观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哈佛艺术博物馆(Harvard Art Museums)、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皮博迪考古学与民族学博物馆(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哈佛闪米特博物馆(Harvard Semitic Museum),等等。我也领略了波士顿以外的一些著名大学的风采,如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朗大学、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宋氏三姐妹留学地),等等。风景迤逦的校园环境、历史悠久的古老建筑以及深厚的学术积淀,让我流连忘返,感触良多。

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经历了这次学术洗礼,更加坚定了我对学术的热爱、对研究的追求。最后,要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这次珍贵的访学机会,这对我的学术生涯影响深远,也必将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参观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附李生柱学术简介:

李生柱,男,1984年生,山东梁山人,山东大学民俗学博士,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现为贵州师范学院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节庆、民间仪式、地方文献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黔桂边区‘瑶传道教’濒危经籍的抢救、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子课题“中国节日影像志·摆古节”、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项目多项;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二等奖。

 

 

 

 

 

 

 

 

 

 

 

 

编者按

 

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借助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等平台,先后赴美国、英国等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研修和访学,实现了走出去的愿望,拓展了国际化视野,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专业得以精进,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即日起,我处将推出公派留学教师国外访学记,让我们聚焦这些出国访学的老师们,一起看看他们在国外学习生活的感悟和收获吧。

下拉查看国外访学记第一期老师的风采。

 

波士顿大学访学记

02

 

 

                

                李生柱

贵州师范学院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1712月底,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我前往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师从著名人类学家、中国研究专家Robert P. Weller教授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波士顿位于美国东北部,是世界知名的学术重镇,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东北大学、塔夫茨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等全球著名高校均聚集于此。优秀的教育资源让波士顿成为世界各地学者心目中的学术殿堂。事实也证明,对我而言,这是一次收获满满的访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