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蒙昌配,男,1980年生,贵州雷山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现为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英语习得、中外苗族文字史。主持贵州省教学一般课题“苗-汉-英三语习得过程中辅音的迁移—贵州省雷山县陶尧小学的个案研究”;主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课题 “海外苗族文字及其影响研究”;主持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苗-汉-英”三语环境对苗族学生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外苗族文字史比较研究”。
二、访学概述:
2017年2月中旬,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我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等研究院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主要开展海外苗族文字发展史的研究。在明尼苏达大学访学期间,我主要是以该校高研院为研究平台,有效地利用了该大学的图书资源,有计划地搜集资料、开展田野调查、参与学术交流等活动,为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收获感悟:
1、资料搜集
有关海外苗族文字史的记载,从国内学术资源网站、各大图书馆仅仅能搜集小部分的资料。在访学期间,我利用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的身份,办理了该大学图书馆的阅览证,借阅课题研究所需的图书文献。明尼苏达大学高等研究院为我配备了扫描仪、印刷机和打印机,为资料搜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海外苗文史还散见于一些未经出版的民间手稿中,这些文献在大学的图书馆中无法搜集到。因此,我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苗族档案馆(Hmong Archives)开展调研。在该馆馆长马林(Marlin L. Heise)热情的帮助下,我全面了解该档案馆所收藏有关中外苗族文字的资料与文献,并且收集了课题研究所需的材料。类似的资料还收藏于明尼苏达州苗族文化中心(Hmong Cultural Center of Minnesota),在该中心主任马克(Mark Pfeifer)的热心帮助下,我较为全面地收集了课题研究所需的研究材料。此外,我还前往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康克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Saint Paul)苗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Hmong Studies)搜集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项目研究所需的资料。

在明尼苏达大学查阅图书

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苗族档案馆搜集资料
2、开展学术研讨
在美国明尼苏达学高等研究院访学期间,我与高等研究院院长Jennifer Gunn教授、常务副院长Susannah L. Smith 教授以及其他研究人员每周在该院会议室进行学术研讨,主要交流各自开展的学术经验与心得。在每次的交流会上,我与他们分享了我在访学期间所开展的课题研究,高研院的研究员对我的项目研究提出不少宝贵建议,对于推进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等研究院参加学术研讨
3、学术讲座
基于前期所搜集到的图书与文献,我完成了《海外苗族文字史》的研究报告。2018年5月3日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of 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邀请,在该研究院Northrop 学术讲堂做了一场关于海外苗文发展史的专题讲座。就三个月赴美以来开展的研究项目同高研院的专家以及校外研究人员进行了分享。讲座持续一个小时后,接下来半个小时回答了现场听众的问题。专家们给了不少宝贵意见,对于项目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讲座结束后,为表示诚挚的谢意,高研院院长Jennifer Gunn教授向我馈赠了礼物。

在明尼苏达大学高等研究院举办学术讲座

讲座结束后,高研院院长Jennifer Gunn馈赠礼物。
四、结语:
总的来讲,本次访学之旅对我今后的教学与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收集的外语文献为我开展有关苗族文字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回国后,我对访学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关海外苗文史重要章节的撰写。凭借厚实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科学的研究方法,我的国家项目最终顺利结项,并且获得优秀等级。此外,在国外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我不断提升了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以及听说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今后的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