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部门简介 | 办事指南 | 国际交流 | 港澳台事务 | 政策法规 | 资料下载 | 党建思政 | English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国际交流>>新闻快递>>正文
 

 
张羽:我教故我在——留洋南安访学记
2020-11-01 16:12  

张羽,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语言测评、英语演讲与辩论。国家二级翻译(CATTI),校级骨干教师,教育部教指委“外教社杯”、“外研之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国家特等奖、一等奖、省级特等奖获得者,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含国外SSCI核心)10余篇,主持或参与课题多项,长期担任全国外语类学术出版社兼职朗读和授课专家。20199—20203月由国家留基委西部人才项目公派至英国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访学。

 

前言:有两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一是带入式体察周遭的市井生活,二是谦逊地阅读经典,勇敢地走向世界。后来我认为,二者同等重要。

——笔者

 

我离开英国回到中国,已八月有余。此时独坐书斋,再度翻开去年9月到今年3月的那段访学岁月,仍悬悬难忘,点点滴滴亦如当下圆月,清澈明亮。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说: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这句话适应了我留洋归国后的心境。确切地说,我正从尼采(Friedrich WilhelmNietzsche)口中的狮子蜕变成婴儿,我在无数的幻想和现实中穿梭飞跃。我认识到,人总要在特定的阶段获得精神和智识的饱满进步,而进步的来源则是走出去,看世界,读经典。三者动态联立,互为一体,缺一则罅漏丛生。我常常像马赛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一样,追忆那似水流年的英国生活,追忆那段明暗交织的逝水年华。

 

Nice to meet you!

从提交留学申请到获得录取通知,六个多月,期间亦有专业测试、面试等考核环节,所幸我终过五关,斩六将,得到数目极少的公派名额。20198月,刚博士二年级的我,冒冒失失向导师请愿,道明赴英求学的缘由,导师欣然应许。910日,我和其他30多名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一起,登上了飞往伦敦的CA787次航班。

应该说,英国满足了我对它的大部分想象:高傲的牛津、痴情的剑桥、世俗的伦敦、恬静的南安,灵动的朴茨茅斯,也呼应了我从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简奥斯丁(Jane Austin)、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小说里形成的英国印象:尊重个体的精神选择,在拘谨和专情的基督文化里勇敢地寻得主体意识。我所到之处,伦敦也好,南安也罢,到处弥漫着维多利亚文学的自信,张扬着文艺复兴的传统自由。那里没有后现代语境里普遍存在的民众呐喊和反抗,没有上帝死了(尼采)的放肆和狂妄,铺满心田的是边沁(Jeremy Bentham的幸福观,裹挟在思想里的是培根Francis Bacon的感觉认识论,装在人心的是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的社会进化思想。

在这较好,但不是最糟的时候,初入英国,我在那个语言世界里找寻存在的精神家园。

 

Veni, vidi, vici.

我向来反感任何唯心主义的骄傲,因此我也讨厌诸如“conquer”(征服)这样表现优越自大的辞藻。两千多年前,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雄浑英勇,仅用五天便平定部下叛乱,随后骄傲地扔下一句“Veni, vidi, vici.”(拉丁原文)(英语译文:I came, I saw, I conquered.中文译文:我来,我见,我征服。)他所征服的不是土地,而是惶惑不安的内心。我和他相似,从来不追求“征服”他者的快感,我在访学期间“征服”的是一片白茫茫的学术荒原。

我们访学的大学是南安普顿大学,坐落于英国南部的南安普顿,泰坦尼克号的始发地。校方以语言教学为主线,为我们开设了精巧简约的课程,如外语教学、英语写作、批判思维、社会语言学、英语语音、语言测试、第二外语等。这些课程与我的研究有关,所以我自不敢怠慢,从不拖沓,准时参加。英国大学有英国式的学术传统和坚守,他们习惯纵横捭阖,抛出一个看似无边的论题,由研究者自由寻觅,通过实证捋清学术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毫无疑问,当下中国借用的、熟悉的外语教学论均来自西方国家。遗憾地是,我们并未吃透这些舶来品,也没有对它们进行考古式鉴别。

我很欣赏授课教师们的学术气质和进取精神——这代表一所学校的风度和胸襟。Wendy(班主任)果敢干练,Simon(教授语言教学理论)朴实无华,Rob(教授跨文化交际课程)格物致知,Peter(教授写作课程)高屋建瓴,Lucie(教授法语课程)实事求是,Mariah(教授英语语音)古典温婉……作为一名中国高校外语教师,我由衷敬仰他们对所学专业的热忱和敬畏。这种热忱和敬畏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不断浸润我的内心,让我在专业、学术、生活的三角情状里迷恋、奋战、超越。

Seeyouagain

哲学家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在三种热情的支配下专精进取: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求索和对人类苦难的无限怜悯。留英期间,我也在兴趣和热情的驱动下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主题发言;我积极求教中英学者,参与学术共同体建设研究,尝试构建整体外语教学生态空间结构模型;我无数次遐想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在教学中,造福学生,令师生共进。我想,大学老师应该带着这股道德的勇气,以学术的担当跨越学科藩篱,形成学术品格,在长阔的历史走廊里留下知识和精神的火种。

半年很短,我们建立友情,适应文化,钻研业务,转身离别。访学时段固有终点,但向学之心没有完结。我们肯定后会有期!

 

后记:感谢外国语学院领导、国际交流合作处领导的推荐和培训,你们为师院的国际化发展书写了厚实的一笔,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我庆幸,我是师院人。我更庆幸,我是一名外语教师。

 

                                  写2020113日,北外图书馆

 


关闭窗口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学院 对外交流合作处 邮政编码:550018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 黔ICP备11003137